华中农业大学硕博联合实名举报导师黄飞若学术造假

前几天,网上又曝出来一个中国学界丑闻,华中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系十几位硕士博士研究生联合实名举报导师黄飞若学术造假,并公布了一份将近 130 页的举报材料,里面详细分析和记录了黄飞若以及其之前培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学术造假和学术不端的证据。我浏览了一下举报材料里的证据,基本可以实锤无误。

这个叫黄飞若的逼,说起来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农学科研先锋,也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但是实验室里连像样的实验科研设备和材料都没有。黄飞若实验室发表的论文多是揭示动物营养学的分子机制相关的,但是实验室连分子克隆和 Western Blot 这些最基础的实验也无法开展,试问之前的论文都是怎么发表的?所以结果就是,之前录取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了毕业,就疯狂编造实验数据,通过学术造假发表论文。而这一届新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正义感很强,在浪费了大量青春年华之后,在没有实验可做没有科研可以开展的情况下,走投无路,最终顶着巨大压力和风险,联合起来举报了他们的导师黄飞若。

    Page: /

目前华中农业大学已经对黄飞若开展调查,黄飞若的个人主页也在华中农业大学网站上被删除,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黄飞若这个逼最后应该是会被扫地出门了。当然了,我也可以想象黄飞若会怎么反驳,他完全可以说这些学术造假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和自己没关系。但是,这些学术造假的论文都是黄飞若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黄飞若作为导师,对学生的科研不仅有指导的责任,还有监督的义务,所以黄飞若无论怎么狡辩都难辞其咎。

黄飞若及其之前培养的造假硕士博士研究生,都是垃圾。我之前曾经说过,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事业都在急躁冒进,大学和研究生教育疯狂扩招,完全没有意义。这些多招收的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要么品格和素质低下,要么完全没有科研天赋和热情,要么因为导师的缘故得不到良好的资源和培养最终堕落。这样的人毕业以后如果是去送外卖还倒罢了,但实际上很多都流入了大学教育体系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进而引发新一轮的教育恶性循环。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帮垃圾之上的话,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黄飞若之流,不仅存在于华中农业大学,还存在于中国的一些世界一流高校,在生化环材专业里最甚。

最后我再说说我对现代动物农学的一些偏见。我们常说的“母猪的产后护理”等的科研方向,就属于动物农学。动物农学其实对人类科学文明的进步意义不大,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促进和提高动物经济,让人类吃上更健康更营养更便宜的养殖经济动物。所以,“不幸”就读动物农学的学生,其实他们一开始就和自己理想中的科研道路已经有了偏差。


近几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生物的分子调控开始有了认识,所以动物农学和分子生物学,这两个原本看似不着边际的学科开始有了交叉。动物农学从此开始了动物分子农学的疯狂内卷,想在动物农学业内发一个好一点的论文,那不把分子生物学在别的模式生物里玩的那一套都再玩一遍是很难发表的。当然了,我不止一次说过,交叉学科这个东西是技术含量最低的,啥都会一点,但却啥都不行。即便一些动物分子农学的论文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等世界著名期刊上,那些工作也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和科学价值,只是单纯的填补了一些别人懒得填补的“空白”而已。

上面提到动物农学虽然没有太高的科学价值,但是其经济效益可能是显著的,虽然这个经济效益并不一定会通过科研得到。猪牛羊这些经济动物的农学,其实已经卷的不能再卷了。姑且试问一下,现在现代化的养殖场一头牛的养殖成本比方说是两万元,这些经济动物的农学研究的再多,还能降低多少成本?如果科研投入和经济效益的产出已经不能匹配,是否还有进一步开展科研的需要?所以也有人开始开辟新的具有高溢出经济价值动物的赛道,比如龟鳖,海参。但这些玩意,说白了,都是智商税,似乎也就中国人爱花很多钱吃这些东西。

很多动物农学的从业者表面上在高校里面是教授,但其实自己都是经商开养殖场的。科研可以增加他们的知名度和曝光度,让他们的养殖场更好的敛财而已。至于科研成果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能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他们很少有人在乎。而且退一万步讲,反正这些做科研的学生都是他们的廉价劳动力,都是国家掏钱,他们自己一分钱都不用出。有了成果就可以直接拿来用,没成果也无所谓,这种无本买卖,谁不愿意干。苦的就是学生了,因为导师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不能赚更多的钱,而不是学生能不能学习和研究到更多的东西。

华中农业大学硕博联合实名举报导师黄飞若学术造假

https://leimao.github.io/essay/华中农业大学硕博联合实名举报导师黄飞若学术造假/

Author

Lei Mao

Posted on

01-25-2024

Updated on

01-25-2024

Licensed under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