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超导的网红直播闹剧

前几天,韩国某个材料实验室号称做出了一个叫 LK99 的在室温常压下的超导材料,当时就有几个小伙伴找我点评这个事。鉴于之前我就在《从室温超导造假聊聊学术不端》这篇文章里抨击过 Dias 这个常年造假室温超导材料的逼,再加上韩国也是科研造假大国,我对此也是抱审慎偏消极态度的。虽然我那时并没有对这个工作进入深入了解,但我几乎是立刻对小伙伴们从非专业的角度进行了答复。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更何况这次和 Dias 这个业内出名已久的逼不同,韩国这个团队我完全不了解,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我还是觉得非常可疑,这么重大重要的一个工作,如果直接投 Science 和 Nature,立刻会有加急审稿,如果论文的数据和结论没什么问题的话,一个礼拜内就可以直接正式发表,完全没必要在 arXiv 上弄一个没有经过同行审议的 preprint。如果再自信一点,直接带着论文去瑞典斯德哥尔摩拿奖也是可以的。”

本来以为这件事就会这么的过去了,然后今天又被各种傻逼自媒体,有些甚至是官媒,疯狂刷屏,什么中俄实验室复现室温超导成功,美国劳伦斯实验室理论验证室温超导材料成功,华中科技大学 B 站直播复现室温超导成功,美国超导股票 AMSC 狂涨 150%,人类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国内网站的一众跟帖回复也是一片高潮叫好,各种民族自豪感。我特么就纳闷了,超导材料的必备的几个要素,例如 Meissner 效应零电阻现象,一个都没有经过验证,然后这帮人就敢说材料是超导材料,敢说复现超导材料成功?哪怕这只是一个本科生的论文,我直接也要给个不及格。

零电阻现象没有测,这帮人的说法是合成的材料太少,而且需要破坏材料进行实验验证,不舍得。于是就做了一个抗磁性的测试,把合成的材料放在了一块磁体上方,拨弄两下,可以做到(半)悬浮。很多人就开始把这个抗磁性解读成超导材料的特征了。然而,抗磁性很多材料都有,尤其是在强磁场下最为明显,以前甚至有搞笑诺贝尔奖用强磁场把一个青蛙给整悬浮了的。超导材料的特性是完全抗磁性,即 Meissner 效应。当我们把一块处于临界温度之上的超导材料放在一块磁体上,这时候超导材料电阻不为零,材料整体被磁场穿过。当我们降低超导材料的温度至临界温度以下,虽然没有磁场的变化,但依然能产生电流,使得材料内部的磁场被屏蔽,这个是 Lenz 定律无法解释的。这么关键的一个实验没有做,却在抗磁性上大作文章误导群众以为室温超导材料制备出来了。你要问我,室温超导材料怎么测试 Meissner 效应,我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不懂,但我觉得可以把材料用高温加热,使之失去超导特性,放在磁铁上,然后慢慢降温。如果降温后材料仍然能够悬浮起来,那说明这个材料的确能产生 Meissner 效应,满足超导材料的特性之一。然而就这么简单一个事,他们都没做。

这种类似的科研乌龙的事很容易整。比如说 Twitter 上有个老哥,似乎是从 Amazon 上买了一个很便宜的 Graphite,在室温常压下也产生了类似的至少两个方向上的抗磁现象,然而这个并不是一个超导材料。

做科研讲究的是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做科研也并不是为了出名赚钱。这让我想起了我以前做生物研究生的时候,导师毛都不懂,看到了一些实验现象,以为发现了诺贝尔奖级成果的东西,就高潮了。那时候做了很多不同的实验,想做多方面验证。但是只有少部分实验结果支持设想,而且实验数据的信噪比也比较低,其他大多数实验结果并不支持设想。导师就很不爽了,一定要坚持认为自己的设想是对的,实验结果不支持是因为实验做得不好。最后就是我花了很多时间做了更多的实验,非常系统性的论证了导师的幻想就是狗屁,狠狠的打了导师的脸。当然结果就是我的课题也做不下去了,在实验室也没法混了。瞎做科研的人很多都混的蒸蒸日上,好好做科研的混的出来的我见过的没几个,真的是很遗憾。

这次室温超导的闹剧,让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科学工作者,都贻笑大方。当科学家成为了网红,科学家还有什么尊严?估计过几天就会有人在网上发表言论说,黎曼猜想被我论证了,再过几周又会有人在网上发表言论说,哥德巴赫猜想被我论证了。做科研什么时候不是靠同行评议,而是靠网红拉水军投票了?古时候欺君是要杀头的,在现代社会,这样劳师动众,哗众取宠,浪费社会公共资源和大众时间,难道就没有惩戒吗?

“人人开口都说为帮会办事,难道为自己呀?拿下尖沙嘴?拿得到才算!我还拿下月球呢!”

串爆电影《黑社会》

Author

Lei Mao

Posted on

08-01-2023

Updated on

08-02-2023

Licensed under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