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躺平和资本主义内卷
最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前的人比较容易快乐,而现在的人似乎都不容易快乐了呢”。当然我提出的这个命题的前半部分也可能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儿时的我人生观世界观没有完全形成,看待成年人的世界可能是有偏颇的。再往前我都没有出生,当然就没有任何亲身经历了。
在 1978 年以前,甚至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大规模国有体制改革之前,中国是很纯粹的社会主义。学生在各个级别的学校毕业以后工作是分配,完全没有自由市场可以找工作。虽然这个工作分配是可以一定程度的人为干预的,比如说有些人可以靠“关系”去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闲福利待遇比较好的单位,生活环境比较好的地区,但总体来说收入的分配是比较平均的,社会基尼系数长期在 0.2 左右。中国人民工资都差不多,很多商品都是国家按计划供给分配,光有攒下的钱不行,需要凭票购买,而且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虽然生产力不先进,物资匮乏,但是因为没有贫富差距,够买商品的机会总体来说比较平均(个别人可以通过走后门的方式优先购买商品)。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集体牺牲,为集体贡献就是个人最大的荣誉。另外,中国那时候不对外开放,除了高级知识分子,大多数人对中国以外的发达国家世界了解甚少,也不知道什么是优质的生活。再加上国家强调阶级对立,对老百姓时刻强调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忘我之心不死”的理念,人民群众有了共同的敌人。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在老百姓层面,同一阶级大多数人之间相对来说会团结和睦,少了很多攀比,猜疑,和勾心斗角。要是能分配到一个好的单位,工作强度低,躺平了生活,那肯定甭提有多快乐了。那时的社会主义中国就像一个看不到外面的笼子,内部之间都差不多,对外没有比较,那就没有人会受到伤害。
如果当时地球上真的只有社会主义,即便生产力落后,物资匮乏,但这个世界完全就可以称的上是(理论上)公平公正的一个天堂。怪不得苏联总想着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火种带到全世界,这个是真的要“解放全人类”了(小时候完全不理解“解放全人类”到底是什么意思)。
1978 年,社会主义中国提出改革开放,国有体制改革,开始拥抱市场经济。说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一套,加上“社会主义”主要不想让资本主义至少在纸面上喧宾夺主罢了。这是一个“光荣伟大正确”的确定,我个人认为即使不加“社会主义”四个字,也毫不丢人。因为按照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在社会主义平均分配的体制之下,没有多劳多得,也很少有工作以外的额外收入,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躺平,没有工作和生产积极性,那社会生产力将永远无法充分的发展永远无法极度的发达,更何谈共产主义呢?为了让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就必须刺激人的工作生产和积极性。唯一的方法其实只有实行市场经济。
中国一经开放,大量的海外资本和商品流入中国,中国普通老百姓也开始接触了解到了发达国家人民的社会和生活,在主观上出现了对更好生活品质的向往。再加上资本主义鼓励多劳多得,鼓励“投机取巧”,中国贫富差距迅速增大。改革开放 30 年之后,2007 年中国社会基尼系数达到了 0.409,而同时期的美国却为 0.408。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和个人之间,家庭和家庭之间,出现了贫富差距,出现了攀比的意识和行为,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开始加剧,人也不再变得易于满足,人也就不容易快乐了。另外在工作方面,学生毕业工作不包分配,就业压力大,干得不好就卷铺盖走人。公司之间有强烈的竞争关系,导致公司员工工作压力大。公司和公司之间相互内卷,公司内部员工和员工之间相互内卷。这样的工作氛围和方式,如果用“快乐”来形容,那肯定是不客观公正的。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中国里人民的生活质量绝对水平低下,但是人民易于满足,也就容易快乐;资本主义社会,包括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生活质量虽然绝对值远高于前者,但是人民变得不再易于满足,也就不再容易快乐了。那么剩下的一道讨论题就是,抛开还未能到达的共产主义不谈,到底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才是救世的良药呢?
社会主义躺平和资本主义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