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的观后感
前阵子 Netflix 韩国翻拍了一部日本作家志驾晃同名小说的电影《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英文名: Unlocked),就看了一下。没想到,这个电影引起了我一些反思。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所有有关个人的一切信息,甚至是实时信息,都会在互联网上流通。这些数据,有些是个人愿意公开和别人共享的,比如说 Facebook 上的照片,Instagram 上的打卡,Tiktok 的直播等等,还有一些数据是很隐私的个人不愿意和别人共享的,比如说自己的银行帐号密码,设置为隐私的黑历史,一些不想让其他人知道的人际关系。那些隐私数据可以被居心不良的人通过破解或者诈骗的方式获得。就像电影《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里,罪犯男主捡到手机后,通过欺诈的方式,获取了受害者女主的手机密码,并在女主的手机上安装了监视和控制硬件和软件。在现实中,很多人的个人电脑会被安装黑客软件或木马病毒,入住酒店也可能被针孔摄像头偷窥,等等。而那些公开数据,依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或者深入的数据分析,被居心不良的人获取个人深度的隐私。在电影《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里,罪犯男主通过分析受害者女主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的信息,获取了她的人际关系,并进一步施展犯罪阴谋。在现实中,个人随便在网上发一张自拍照片,都能有高手通过照片里的阳光,建筑,道路,车牌等常人不关注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分析出个人当时的所处位置,有时候精度甚至能到米的级别。之前有很多网红直播的时候被仇家找上直接捅死,虽然仇家还不至于是数据分析的专家,但是通过对直播视频里的元素进行一些基本的分析找个人还是很容易的。
说白了,在当今社会,任何人其实都没有绝对的隐私。居心不良的人或者组织,只要有足够牛逼的技术或者足够大的权利,那么任何人都没有隐私可言。比如说十年前爱德华·斯诺登揭露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所有人进行监听的棱镜计划,又比如说很多互联网公司会经常把注册用户的个人隐私卖给其他人或者组织使用户饱受欺诈行为的骚扰和困扰,更有甚者,一些大厂的手机软件都曾经被曝光出来安装有后门软件侵害用户隐私被强行下架整改。
当下,全世界的计算机算力总和在以指数级逐年增长,算力带来的结果至少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智能产品的普及化,个人各个方面的数据的收集会更加海量。今天可能有个监测心律的智能手表,明天可能再给你出个监测代谢的智能厕纸,再过阵子每个人大脑里插个电极,心里在想啥也会被实时记录下来。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再加上大数据和人工标注的支持,数据分析的结果会更加精确,过程更加高效。现在刑警队需要一两个月才能抓到凶手破案,以后借助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可能只要一天就能破案了。人工智能 AI 换脸和变声技术日渐成熟,现在已经有人因为这个中招被骗了好多钱了。算力,数据,人工智能,如果被居心不良的人或者组织滥用,那么可能不光是对个人,对整个人类社会都是有极大危害的。
如果说有什么办法能够保证自己的隐私的话,那只有隐居,个人或者整个家庭搬到某些不知名的山里,避开任何摄像头,断绝与外部的一切人际交往,不使用货币和互联网,一切自给自足。显然这个是不现实的,至少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而且矫枉过正。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能寄托希望于法律,只有严刑峻法,才能真正的保护每个人的权益。但是我觉得,我们现阶段的法律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相比,是远远落后的,是非常迟缓的。《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电影里的很多科技细节,在当今的科技水平下,有一些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甚至是做不到的,但是这不表示在不远的将来做不到。我们非常有必要在那到来之前,用长足的眼光将法律完善,让没有人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
最后是我对这个电影的一些细节的解读,可能有剧透,没看过该电影的观众请略过。
受害者女主的备用手机是什么时候被监控的?
罪犯男主曾经进入过受害者女主的家里,那时候就给她的备用手机安装了监控设备和软件。
罪犯男主看到受害者女主在警官给的名片上写“不要发信息,只打电话”为什么感觉大事不妙?
受害者女主回到她父亲的家之前,应该就觉得自己的备用手机也已经被监控了。所以她和警官告别的时候,一方面用嘴巴说用短信联系,一方面又让警官看名片上写的“不要发信息,只打电话”。这样,如果警官收到女主的短信而不是电话,就应该能知道女主出什么事了。结果在女主的父亲的家里,还真碰到了罪犯男主,罪犯男主还让女主给警官发短信说自己要休息了,明天再联系。警官一收到这个短信就知道出事了,所以会立刻赶来。
《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