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 - 多情剑客无情剑
引言
最近机缘巧合看了一下关礼杰 1995 年版的《小李飞刀》电视剧,感觉魔怔了。这辈子看的最多的,也是唯一看过的电视剧版本是焦恩俊 1999 年版的《小李飞刀》。当时我还是个小学生,虽然那时就看过古龙的原著《多情剑客无情剑》,知道焦恩俊 1999 年版的《小李飞刀》电视剧和原著的剧情相比有较大的出入,也增减了很多人物,但是我当时还是非常推崇和喜欢的。本来看关礼杰 1995 年版的《小李飞刀》就有一定的“被修订”的心里准备,但没想到电视剧居然进行了魔改(编剧你给我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搞得我真是看的感觉要疯了。
因为这个,才觉得要重新再读一遍《多情剑客无情剑》,洗刷一下脑子里的魔改剧情。这次阅读,距离上次已经过了将近二十年。金庸和古龙的小说,不像黄易的小说那么长。断断续续读,花了一个礼拜读完,和我小学时候的效率还是差不多的。看来之前我读黄易的《寻秦记》不是因为我阅读速度退化了,而是《寻秦记》小说太长了,谁教 Kindle 的数字化阅读让人没有了小说长短的概念呢。
小说
由于距离上次阅读原著已经过了将近 20 年,好多故事情节我都记得不甚清楚了。我甚至记不起来梅花盗到底是谁,上官金虹是怎么被李寻欢击败的,龙啸云父子的结局如何,阿飞的结局又是如何。不过正因为记不清一些细节,阅读过程也显得充实有趣。
首先我先去研究了一下这本小说为什么叫《多情剑客无情剑》而不是《小李飞刀》。虽然阿飞和李寻欢都是贯穿剧情前后的重要男主角,但是明显小说的绝对主角只有李寻欢一人,而“多情剑客无情剑”说的就是阿飞,所以不清楚为什么古龙这么给小说起名,我小时候没有去多想,长大了也没怎么去研究。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分上中下三册,其中中册有一小段古龙写的前言,意思说是第一册写的是《多情剑客无情剑》,后面两册写的是《铁胆大侠魂》。第一册(前二十五章),在贯穿第一册的梅花盗事件中,每次都是阿飞在李寻欢陷入绝境的时候给予最大的帮助。而故事结局也是阿飞选择原谅梅花盗林仙儿,两人选择隐居。重新读完第一册的结局,明显感觉古龙给故事完结了,停了笔,然后可能古龙发现还没交代李寻欢很多事,又重新提笔,接着在第二册和第三册中把李寻欢的故事讲完。这也就是为什么后面两册叫做《铁胆大侠魂》。大侠,即是李寻欢。
我猜想可能是因为捆绑销售的缘故吧,《多情剑客无情剑》和《铁胆大侠魂》讲的是连贯的故事,主要人物也都没变,所以出版社在出版付印的时候,把两部小说捆绑了起来。但是捆绑后,小说只能有一个名字,由于《多情剑客无情剑》在先,就用了这个名作为捆绑后的小说的书名。至于为什么书名不用《小李飞刀》,可能是因为古龙想到后面还要写《边城浪子》和《九月鹰飞》,两部小说主角都用的是“小李飞刀”这个武功,所以可能事先就想好用《小李飞刀》作为这整个系列的名字,而不单独留给任何一部了。
古龙武侠小说不注重打斗细节,所以小说里对打斗的刻画基本都是轻描淡写含糊过去,甚至是天机老人是怎么被上官金虹杀害的,李寻欢怎么击败的上官金虹,都只有事后推测或者描写,并没有实战演绎。李寻欢用现在的一个词形容就是“挂 B”,跟一拳超人差不多,杀谁都一刀。阿飞,荆无命等的绝顶高手,打起来基本就是一下定输赢(因为他们的剑实在是太快了)。偶尔有场面是高手多回合过招,比如郭嵩阳和荆无命生死战,也没有实战的描述,只有从李寻欢口中的推测。所以打斗其实没什么可以描述的。又可能其实在古龙的笔下,武功和兵器其实不重要,这个人重要就够了。有人,有故事,就有了江湖。
看电视剧(主要是焦恩俊版的《小李飞刀》)李寻欢给人的印象有时候就有点过于优柔寡断甚至是愚蠢。但是小说里体现的却是这个人极为崇高的品格。他只记得别人对他的好,不记得别人对他的坏。一个人,比如说龙啸云,这辈子如果对李寻欢做了一万件伤害的事,却只做了一件对其好的事,李寻欢永远都不会怪罪别人。有些人甚至从来没对他好过,只对他不好过,比如少林那些和尚,他也不记仇。我非常确信这样的人物在其他武侠小说中不存在,在真实世界里更不存在。这么高尚的人格只存在书里,只能放到心中崇拜。
结论
我从小受李寻欢的人格魅力影响很大。5/5。书里所有主要人物的结局(或者死法)跟电视剧里的基本都完全不同,没读过原著的强烈建议可以读一下。